导语:同样的简约线条,同样的精练简洁,同样的最少细节,同样的明亮色木材,同样的中性色调。它们都会在不经意时爆发出一抹鲜亮的颜色,用半手工的形式保证产品质量。它们都对不浮夸的小家具情有独钟,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不忘带着热情来点革新……这张冗长透彻的清单,告诉你芬兰设计与日本设计的相似之处。(来源:界面网 作者: IDEAT理想家)
原标题:《在设计上,芬兰和日本为什么总是眉来眼去,却又互相较劲?》
我们从未想过时至今日,北欧设计产品与“日本制造”之间竟存在着那么多相似之处,让人无法辨别。两者结合后的设计超越了棱角之美,让人难以抓住区分它们的有力证据。
Linda Bergroth展示在巴黎的住宿装置Koti,表达了芬兰的好客精神 KAAPO KAMU
同样的简约线条,同样的精练简洁,同样的最少细节,同样的明亮色木材,同样的中性色调。它们都会在不经意时爆发出一抹鲜亮的颜色,用半手工的形式保证产品质量。它们都对不浮夸的小家具情有独钟,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不忘带着热情来点革新……这张冗长透彻的清单,告诉你芬兰设计与日本设计的相似之处。“简朴、实用、耐久”,这3个词是日本设计的基础理论,贯穿了整个1920年代的民艺运动(Mingei)。
Maiju Uski设计的滚动桌Palat CHIKAKO HARADA
而巧合的是,这3个词也是芬兰设计的重点。芬兰和日本之间的“你来我往”早已超越了视觉设计。芬兰人有桑拿文化,日本人则热衷泡温泉。两个国家都对刀具有着极大的热情。在北欧航空的忠实顾客网络商店中,还能看到十几把日本刀具。芬兰与日本仿佛正站在乒乓桌的两端,玩着对垒游戏。尊重自然、设计简朴、追求宁静生活品位的日本与芬兰以彼此为鉴。
Kaksikko工作室设计的Korematsu扶手椅 CHIKAKO HARADA
芬兰设计师、室内建筑师Linda Bergroth在巴黎创造了她的芬兰式快闪(Pop-up)酒店Koti。十分亲近日本文化的她告诉我们:“我很喜欢日本文化,觉得它与芬兰文化有许多共同点。芬兰和日本都崇尚简约和纯朴。在设计和建筑理念上,两者拥有相同的原则,并互相尊重。芬兰和日本的相似之处不止体现在设计上,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了精神,甚至是文化层面上。日本人和芬兰人一样,欣赏正直与精确。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对我们来说都不体面。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日本和芬兰或许是世界上仅存的两个自在国家。人们聚在一起,即便不互相交谈,也能怡然自得。”
在斯德哥尔摩家具展上,可以看到毕业于瑞典的德国人Lies-Marie Hoffmann设计的作品
瑞典人Staffan Holm为Hem设计的乌冬椅(Udon Chair)
去年,芬兰设计师Maiju Uski在斯德哥尔摩展示了她优雅的滚动桌Palat。桌面上并置着木盘和陶瓷盘,令人惊艳。她说:“每个看到Palat的日本人都会本能地问我,那些盘子是不是用来放寿司的。”2月初,我们在斯德哥尔摩家具展(Stockholm Furniture Fair)的青年独立设计师分会Greenhouse上邂逅了设计双人组Kaksikko工作室。除了参与Koti酒店的部分家具设计之外,两位设计师还为日本的骨科诊所设计了Korematsu座椅。他们说:“每一个来到芬兰的日本人都能很快领会芬兰的简约精神。”
桌面艺术系列Pause for Harmony。Iittala x Issey Miyake是日本设计与丹麦品牌的结合
德国设计师Lies-Marie Hoffmann毕业于斯德哥尔摩的Konstfack大学。在Greenhouse上,她展示了由实心榆木制成的矮桌和凳子,简单而又富有立体感的蝴蝶结设计让它们自成一体。“这是芬兰木屋中特有的结构技巧。”她说。而在日裔美籍设计师中岛乔治(George Nakashima,1905-1990)的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设计手法。在设计产品的名字中,你会发现日本与芬兰的碰撞。在芬兰品牌Hem被归入Vitra集团之前,瑞典设计师Staffan Holm为它设计的最后一把座椅被命名为“乌冬”(Udon)。芬兰与日本的微妙关系还体现在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中。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为无印良品(Muji)设计了不少产品。许多外行人却会误以为芬兰设计师Ville Kokkonen为Artek设计的White灯具是出自这位日本人之手。而事实上,深泽直人的确和芬兰有合作。他为芬兰艺术家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的品牌设计了书架系统。
Po?ng扶手椅由中村登设计,是瑞典亲民家居巨头宜家40年来的畅销品,1992年前的名字是Poem。自从1976年推出以来,已被卖出了300多万件。
芬兰设计界最谨慎的大师Harri Koskinen领导着Iittala的创作工作室,也是Maruni的设计师之一。许多年来,Harri Koskinen在不同的项目中总是会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合作。去年,Iittala和三宅一生联合推出了家具系列产品Pause for Harmony。三宅一生的项目总监Sawako Ogitani视阿尔瓦·阿尔托为偶像。于她而言,日本与芬兰文化的碰撞擦出了绚丽的火花:“芬兰与日本设计都接受并尊重自然的本来面貌。它们清楚地意识到:自然不能被控制。”丹麦设计工作室OEO与京都地区的百年手工艺人合作,开启了一场国际化的设计共鸣。
他们在日本的手工艺品中,加入了微小却必要的现代化元素。虽然看似没有关联,但在宜家畅销40多年的一款座椅,却是由日本人中村登(Noboru Nakamura)设计的。这款Po ng 扶手椅的灵感源于芬兰大师阿尔瓦·阿尔托1933年为Artek创作的401扶手椅。巧合的是,正是在1933年,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Soetsu Yanagi)发表了著名的《民艺的趣旨》。不能否认的是,在经济和社会,尤其是等级制度上,日本和芬兰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两国之间的相似之处也让我们时而怀疑:是不是在历史的迁移中,两个民族曾经在北半球邂逅过?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401扶手椅(1933年)和E60矮凳(1934年)
这两件Artek的热门设计品被设计师Hella Jongerius赋予了更多颜色
从推想到论证,不少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都曾试图证明这一假说。芬兰建筑师Marco Casagrande 和Sami Rintala也一直关注着日本和芬兰的相似之处。为了解答萦绕许久的问题,2002年,他们开始了日本之旅。从赫尔辛基到北海道,两位建筑师开着路虎跨越了12,000公里,开始记录属于他们的史诗。艺术之旅《Dallas-Kalevala》就此诞生。“芬兰和北海道之间只隔着一个俄罗斯。这3个地方属于北方文化的世界。”他们说道,“如果我们将世界缩小成一张地图来看,其实这3个地方彼此非常相近。这样造访日本看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对我们来说,只是去邻居那儿看看而已。”如果有人想举例证明两个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迁移即是相互推进的话,在我们的时代,芬兰和日本就是值得关注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