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4日讯,提到日本制服,不得不究起发展过程。日本学校的校服有独特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近代初期
明治维新之后学校的制度本身处于没有完全整备的状况,对学问抱有志向的的人们通过上私塾和藩校(日本江户时代各藩为教育藩主子第而设立的学校)获得知识。因为生活方式还是遵循江户时代以前的样子,所以人们穿着和服及和服裤裙,头上盘着发髻。士族子弟可以带刀上学。在那个时间点并没有特别规定要穿制服,即使这样,每个私塾的门生都有自己的穿着得体的衣服,所以也可以自然地看出明显的不同。
明治初期的西式服装作为学校制服的例子有“工学寮”(之后的工部大学校)在开学的时候指定穿着深蓝色的立领服装。当时的特点是制服(不仅限于此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是政府分发的。1879年,在学习院(朝廷贵族子弟为对象的学校)为了消除在校生之间经济情况的差异,提高在校生作为学生的意识,以此为目的决定实行校服文化的制度。
明治--昭和初期
到了明治后期,为了在学校做体操时活动方便,西式的制服逐渐被固定下来。男生的制服的主流是出于当时国家主义的风潮和便于缝制的考虑,采用了立领型的上衣和军队式的制服组合而成的样式。大正时代民主风潮逐渐盛行,也可以找到西装式的制服。
女生的制服当时虽然没有确定的样式,但是和服外传和服裤裙的样式比较多,最后和西式服装的普及相融合,制定套装配短裙或者是水手服为校服的学校不断增加。
太平洋战争--昭和中期
随着的战争激化,物资不足的情况逐渐现,学校的制服也由全国统一控制。从1941年开始,文部省规定中学以上的在校生使用乙号国民服佩戴战斗帽,需要裹绑腿,新制服的制作也收到了限制。用于帽章和纽扣的金属也被作为交纳物资半强制出售给国家,用玻璃做的纽扣作为替代品。女学生的也被要求穿着统一设计的服装。
日本战败后撤销了以前的规定,因为物资的极度缺乏没有以前那种制服,多数情况下用的“国民服”和“军事服”等作为替代。随着经济的逐渐恢复,制服在学校方面的普及率再次上升。
1670--197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从1960年后期开始,主要的时装界的相关人士曾批判到:“公司职员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是由于在中学和高中感情很丰富的时期被制服压制住,失去了磨练自己对服饰感觉机会的缘故。”有评论称男学生的立领学生服和女学生的水手服,因为都是参考军服的样式,下的功夫很少,不符合日本和平国家的现实状况。
在这样的浪潮下,1987年出现了废除制服帽和制服,转为自由着装的高中学校。
1980年代后半期
以大都市圈的私立高中为中心,引入外形漂亮品质良好的制服变得流行起来。从过去的深蓝色黑色系到增加了许多明亮的颜色,崭新的设计和格纹图案的裤子,还有防寒装的变化(设计成粗呢双排扣大衣,采用斗篷等)可以举出多种制服的自由组合。外形漂亮品质好的制服的引入也被认为对考生的增加和入学考试合格线分数的上涨起到了效果。
而且在对所谓的管理教育和对校规的社会讨论日渐高涨的背景下,之前穿校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公立中学、公立高中也有一部分废除了制服,出现了向没有穿着义务的“标准服”转变的学校。被称为所谓的“传统校”还有制服保守化设计的倾向。
现在
1990年以后在校生的制服是套装,有时是作为正式的着装,但是因为好看或者是时尚而穿着的倾向更加强。围绕制服的穿法(合身穿法,“走样”穿法)和制度存在本身,以及穿着制服和教育效果的关联性这些方面的讨论也很多。而且也存在穿着自己的衣服或市面上贩卖的学生制服。将其他学校的制服作为自己的衣服在上学时和不上学时穿着。还有拿着别的学校指定的书包等现象。学生制服的制作者和贩卖者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需求开始有关产品的经营活动。 (赵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