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时尚 >> 资讯 >> 正文

买杂志送食材,这本有趣的农业杂志在日本火了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7-10-16 15:08:2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原标题:买杂志送食材,这本有趣的农业杂志在日本火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互联网、生鲜电商、新零售,现代商业及科技如为学一般,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层出不穷,日新月异。


而传统农业如为道一般,只有不断摒弃自己的执念、繁杂欲望,剥茧抽丝,才能悟其真谛。


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日渐衰落。然而在日本,有一本关于传统农业和食材的杂志却火了,这份杂志叫《东北食通讯》。



传统农业传统媒体的另类杂志


《东北食通讯》创刊于2013年,是一份关于日本东北当地农业与食材的杂志,每月一期,介绍当地一个农户以及其产出的农产品,最为有趣的是,杂志社会把这位农户的一份食材连同杂志一起寄给读者。



比如,2013年7月刊,介绍的是日本宮城县石巻市的水产牡蛎。读者在收到这份期刊的同时,也会收到牡蛎。该期刊详细的介绍了产地的情况,渔民的生活,以及如何烹饪。




这份杂志创刊之后,不断拿到各类媒体相关奖项(地域再生大赏2017、PR Awards Asia 2016、Good Design Award 2014)。


创始人:小人物的真情怀



NPO法人東北開墾代表理事 高橋博之


1974年出生的高桥博之是这份杂志的创始人,也是目前的总编辑。高桥博之在东京大学毕业后本想做一名记者,可惜应聘百家报社无一录用,后来偶然的机会进入政界,在家乡岩手县当上了县议员,算是政界的草根阶层。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并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这给本来就面临国际农产品进口压力的日本本土农业雪上加霜,消费者由于担心核泄漏的污染,而不敢购买当地的农产品。产品不好卖,农户的日子自然不好过。


长期奔走在一线的高桥博之意思到问题的严重性,除了大地震引发的农业问题外,日本农业本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村人口老龄化,以及贸易逐渐开发的国际环境下如何应对北美大农业模式的冲击。


在高桥博之看来,食物并不应该是一个冷冰冰的去看性价比、寻求廉价解决方案的“商品”,更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载体,去连接生产者、消费者和大自然。那么能否通过一种方式来让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好的沟通呢?




高桥博之走访当地农户


要解决一线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亲自下手干。于是高桥博之辞去稳定的议员工作,在2013年创办《东北食通讯》杂志,用杂志作为改变现存农业问题的手段。杂志的每一期介绍当地的一位农户以及农户的产品,最为重要的是,这位农户的一份食材也会随着杂志一起寄到消费者那里。


这份杂志不仅设计排版精美,最主要的是每一期的农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每个农户都要实地走访多次。这份杂志一经面世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限量发行1500份,很快风靡全日本。


这份杂志也激发了日本其他地区青年人的热情,很快在日本的其他地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杂志社(加盟的方式),如:《北海道食通讯》、《奈良食通讯》、《京都食通讯》等等。到2017年,一共有39个地区《食通讯》。



《食通讯》大家族


多元发展


办传统的杂志,并不意味着要拒绝现代科技手段。《食通讯》通过社交网络Facebook跟读者(消费者)进行互动,定期的邀请杂志中介绍的生产者到都市进行读者见面会,同时也组织城里的读者到乡下去体验农户的生活。



杂志社在业务上也进行了多元化的发展。杂志社的经营主体是由高桥博之任代表理事的“东北开垦”NPO(NPO-非营利组织),现在东北开垦旗下除了有《东北食通讯》杂志外,还有“东北开垦CSA”和“东北食育学校”。


CSA-社区支持农业,类似于生鲜电商的宅配,也就是定期给会员配送食材。东北开垦CSA的食材自然是选自杂志报道过的农户。


食育学校是今年才开始的项目,相比于早期的组织消费者下乡体验,如今的项目像是升级版的深度体验游学,既有当地农林牧渔业的讲座,也有美食烹饪教学,还有各种农事体验。



可借鉴之处


农业可以更美:都市人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工业美学,电子产品、家居设备、交通出行等等都是工业设计,甚至我们的食品,那些来自工业生产的食品。这些东西使得我们的生活审美单一化和标准化。而农业,特别是生态农业,其环境和产出来自自然,天工造物,多样而不确定。这种自然审美对于都市人群显然最为稀缺。


传统媒体的复兴:相比新兴电子媒体,传统媒体日渐没落。但是传统媒体相比电子媒体的长处依然无法改变,在阅读体验和平面排版上,传统媒体的优势仍在。下面在放上几张杂志内页,可以看出,电子媒体无法给人这样的审美。



《食通讯》2016年12月刊,以黑毛和牛为主体


商业逆思维:《食通讯》的电商模式也值得借鉴,借鉴之处并不仅仅是杂志送食材的方式。《食通讯》配送的食材以及CSA配送的食材都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这跟我们常识中以人/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相反。通常我们是根据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食材解决方案,而《食通讯》则是有什么卖什么。


国内创业者莫盲从


中国和日本虽然同位小农模式,在饮食文化上也比较相似,但是在农业和社会结构上有几点重要不同之处,这几点不同决定了复制《食通讯》模式到中国,暂时行不通。


首先,《食通讯》的核心是在日本当地有一批优质的中小农户。优质的标准是:生态农业模式,精耕细作,而且有优美的农场和周边环境。生态农业模式要求产出生态有机的农产品;精耕细作才能有上佳的口感和营养;优美的环境才能更好的通过杂志传递自然美学。而在我国,同时具备这三点的农户相对太少(这既有农地产权的原因,也有经济水平的原因)。


其次,在日本消费者愿意为高价的国内农产品买单。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上一般国外进口的农产品都是低价农产品,当地农产品都是高价农产品,但是消费者肯为高价的本地产品买单。一方面是因为本地产品品质高,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本土农业的保护。


同时还有一点,日本的恩格尔系数最近20年一直维持在24%左右,中国的在30%左右。同样是属于高恩格尔系数,但是结构不同。日本是居民收入高,但是肯为高价农产品买单;而我国虽然已经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是大部分的饮食消费依然是大众价格的农产品为主。


从这两方面看,复制《食通讯》模式,暂时行不通。



 

时尚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时尚:

  • 下一篇时尚: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逆天十头身混血美女 脖子以

    日本高中生穿妈妈衣服 扮80年代

    日本女子同山羊"恩爱"8年 曾去

    日本人眼中最美的中国明星,刘

    从走路吹风机到黄油擦丝器:最

    日本13岁"最性感小学生"长大了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