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日本牛郎:各个都是营销大师 月挣200万日元
当时,在寺院和官员之间有着供养“稚儿”的风潮。稚儿,本意是指年幼的男孩。宫廷、寺院都需要使用大量稚儿以排成各种队列,举办各种祭祀仪式,于是不少年幼的男孩被送到寺庙里培养。这些大致在7~18岁、还未行“元服”之礼(古时男子成年开始戴冠的仪式)的少年修行僧一般容貌俊美,着装华丽,举止优雅,并且和贵族女性一样垂髫披发、拔掉眉毛、涂脂抹粉,也穿女装,符合喜好男色的官员们的审美要求,不少官员趋之若鹜。而僧侣们受到佛教清规戒律的约束,不能公然接近女色,于是在寺内学习礼仪的稚儿就成为了僧侣们泄欲的工具。
稚儿也分等级,皇家和贵族子弟出身的为“上稚儿”,不需担当陪侍重任。“中稚儿”(会读书、头脑聪明办事灵活的)和“下稚儿”(出身穷苦人家被卖进寺院的)则难免成为泄欲的工具。
稚儿一直持续存在到江户时代。《秋夜长物语》和《稚儿物语》是当时最有名的描写僧侣和稚儿间爱恋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多以稚儿的死去结束。
进入战国时代(1467~1568),大名、武士们奔波于“与女性无缘”的战场上,此时他们往往有“小姓”,即随从。除了跟在大名、地位高的武士身边负责生活起居等杂务外,小姓往往还提供男色。这些小姓多出身下级武士家庭,对主公忠心耿耿,为其出生入死。这样的男色甚至比女色更让人觉得可贵,以至于丰臣秀吉在取得天下后开始远离男色的行为,让人觉得不齿。
历史上著名武士与身边的小姓们的故事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小姓也许是森兰丸。他13岁开始跟随织田信长,被织田信长视为“三件宝物之一”,获赐5万石的领地。遗憾的是,他一直无暇享受,18岁那年,在“本能寺之变”中为信长力战而死。
除了小姓,还有叫“小草履取”的,是战国时代后期不少武士以“帮自己提草鞋”的名义,带在身边的十五六岁的美少年。叫法不同,但属于换汤不换药。
现代牛郎店的雏形
小姓和小草履取说到底是为了混口饭吃,稚儿则有不少被僧侣卖给老板、再卖给客人牟利的情况。而一开始就是卖身的、属于现代牛郎起源的则是“阴间”。
“阴间”本义为舞台背后的(少年),指的是未登台的歌舞伎学徒。江户时代(1603~1867),歌舞伎盛行,不少“游女”(歌妓、娼妓)看到了商机,也加入了歌舞伎表演的行列,表演卖身两不误。政府觉得“游女歌舞伎”败坏社会风纪,1629年决定禁止一切歌舞伎表演。
歌舞伎演员们为了求得生存,开始让年少貌美的“阴间”扮演女性角色,这叫“若众歌舞伎”。但美少年们扮起女性搔首弄姿来,一样是迷倒众人。很多美少年十分敬业,他们以“看自己是否能扮得让人分不清男女”的态度在演出间隙外出出卖色相,于是1652年“若众歌舞伎”也被禁止。但与此同时,社会上出现了“阴间茶屋”,专门聘请美少年陪侍卖身,成为现代牛郎店的源头。
“阴间”实在是太受欢迎了,于是京都、大阪一带有人开始从小专门培养。让他们从小注意饮食,保持纤细身段,语言动作优雅,不吃任何会造成体臭的食物……这样的美少年专门接待男性,一般做到19岁,如果20多岁还接客,便被取笑为“大釜”(肛门的俗称)了。但也有成年后接待贵族女子、寡妇的。
牛郎俱乐部的雏形是1965年成立的“Night东京”。当时经济高速发展,又适逢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家庭主妇手里的钱也多了,她们很多人对流行舞产生了兴趣,但是丈夫忙着赚钱,“想跳流行舞但是老公没时间陪,所以找个陪跳舞的”,于是对男舞蹈教师的需求出现井喷。1971年,爱田武把握时势,成立了专门陪女性开心的“爱俱乐部”,成为现代牛郎俱乐部的基础。
随着媒体的大量报道宣传,牛郎成为各时尚杂志的主角,再加上《夜王》《王牌男公关》等许多影视剧作品的推波助澜,牛郎产业极为火爆。
1个月挣200万日元
东京新宿的歌舞伎町是日本有名的“东洋第一欢乐街”,这里集中了200家牛郎俱乐部,供养着三四千名牛郎。牛郎们的巨幅广告牌堂而皇之地贴在大楼上,根据每个月的营业额情况,排名经常变动,竞争激烈。
他们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讨好女人,为女人提供各种服务。
牛郎俱乐部的顾客从18岁少女到花甲妇人都有。公司白领、事业有成或老公富有的中老年女性居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