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虽然道歉了,但对比她在中国时尚圈的地位,和那些刻意拍丑的照片,真的是好讽刺! 讽刺的不止是她当下的地位所造成的实质性伤害,还有另外一种失败在里面。 根据最新的贝恩咨询的数据显示,即便是疫情发生的2020年,中国人在奢侈品方面的消费依旧在大涨! 消费增长了48%,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份额从20%涨到了25%~27%,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在未来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最大! 也就是说中国人给全球这帮奢侈品巨头们掏了最多的钱。 但现实换来了什么呢? 除这次的迪奥外还有,往回翻,纪梵希、巴黎世家、杜嘉班纳等大牌,各种花式羞辱中国。 直白点就是,时尚的尽头是辱华! 新疆棉花事件更是炸出一大堆西方的中高端时尚品牌,拉成一个包围圈在针对中国。 一边赚我们的钱,一边恶心我们。 更可恶的是,内部里面的中国时尚圈拥有极高话语权的人或是机构,比如陈漫和之前的清华大学眯眯眼妆容事件,竟然跟着西方时尚的步调来丑化国人。 但这种事情,在亚洲的其他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就不太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特别是日本。 (当然啦,这两国早已抱住了美国这条大腿,自然不会被针对) 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的西化影响一直都是最深、最广的,毕竟美国认为自己有重构日本的责任。 于是,出现了对日本天皇去神化,以及扶持喜多川让其打造娘炮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举措。 包括审美也是。 西式审美在日本社会也活跃过,就跟我们现在跟着外国的潮流走是一样的。 但从这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日本不仅没有被“吃掉”,竟然还成功做到了反向输出。 也就是说,美国人后来都认可了日本人在时尚方面的拿捏,甚至追溯风格历史也得借助日本才能完成溯源。 一场完美的时尚文化“犯罪”,日本是怎么做到的。 日本出现的第一个西方风格造型的群体,是在街头为美国大兵服务的“潘潘女”。 她们需要穿得跟日本社会很不一样风格、化夸张的妆容来取悦这些美国佬。 同时,美国士兵及其家属在日本的地位极高,吃得又好,让日本人眼馋不已。 于是,当时的日本社会就把审美追求建立在效仿美式的风格上。 而日本自己,也有时尚萌芽的阶段 上个世纪20年代,摩登男孩和女孩开始出现。 那时的年轻人,喜欢梳一个油亮的大背头、穿喇叭裤,然后在聚集的街区晃荡,同时摩托车也开始兴起。 后来警方担心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会带来犯罪,于是开始下令抓捕这帮穿奇装异服的人——不管你是在喝咖啡还是在吃烤地瓜。 抓个不停,一抓就抓了好几代。 而这好几代的日本年轻人都因为厌倦了压抑的社会和家庭教育,而选择了靠衣服来实现自己叛逆的途径。 东亚里面,日本应该是最压抑的国家。 所以,外界能理解为何整体日本人在这几十年里会如此痴迷于时尚文化。 基于美国在本国的大行其道、各种西化审美的冲击下,一个叫石津谦介的男人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 他觉得有必要跟国内介绍一些特别的外国穿衣风格。 “常春藤风格”是他一眼就相中的时尚。 那时常春藤风格在美国也是才出现不久。 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松开了领带、肩上挂着一件外套,非常有个性,同时鞋子和领口都有些破损。 整体呈现出来的潇洒风,让石津谦介很受鼓舞,当下就决定要向日本引进这种时尚。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天之骄子们之所以穿得破破烂烂,只是为了能炫耀自己的优越感而已。 注意,那时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 整个世界还处于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弱的阶段,时尚还远未像现在这样有快速广泛的影响力。 而石津谦介在美国生活过,是一个掌握了时代信息差的男人。 他很会下棋,在推出衣服的同时,还煞有介事地出了一本杂志,《男人的服饰》。 彼时整个日本社会还没有这样一本专门给男性提供穿衣指南的书籍。 而日本人又是那种,普遍的服从,给了指南就会认真遵循书上建议的人。 力排众议把美式常春藤风格带到日本国内,但起初受到的反对声很大,因为第一批穿常春藤衣服的年轻人在银座瞎逛的时候,又被警察抓了…… 在花了一些营销方式让民众开始认真对待常春藤风格后,惊喜终于来了! 紧接着开始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让日本人彻底改变了对潮流服饰的看法:原来衣服还可以这么穿。 事实证明,衣服需要在适当的情境下出现,才能让人get到它的魅力之所在。 于是,日本时尚圈的里程碑人物之一的石津谦介开始赚翻了,开始有影响力了。 他出的衣服,虽然很不日本,但大家都欣然接受。 但又很日本的是,石津谦介总是以一种极度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种来自美国的时尚 他们当时想的不是抄袭,而是力保自己做出来的衣服,是严格意义上的常春藤风格衣服。 初期因为做的衣服太冒牌,几位创始人甚至为此感到丢人。 但跟他们的较劲不同的是,美国人自己却不把这种风格太当回事。 把常春藤风格引到日本的十多年后,石津谦介的员工又来一次美国,想拍一个正统的常春藤风格的广告。 他们以为哈佛、耶鲁的学生们肯定能给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镜头。 但去到后,他们失望了! 哪有什么遍地的常春藤风格啊!都是一些T恤和短版长裤。 (其实美国别处也在流行嬉皮士等时尚风) 学生们压根不在乎自己穿什么,也不愿相信这帮大老远来的日本人仅是想知道对穿着的理解! 转了一圈后,日本人失望了,但还是叫住了一个耶鲁学生,问他: “那个,短版长裤很流行吗?” 对方带着戒心回他: “我从没想过!这裤子洗过之后就缩水了!” 就是这种闷头创造的方式,日本把常春藤风格吃透了,并且在本世纪初的时候,对美国反向输出日本审美下的美式常春藤风格。 那时,不少美国年轻人视日本为该风格的潮流风向。 能获得这样的认可,日本人也是从大量模仿中开始的,只是人家不像某些国人一样,刻意讨好西方权威,也不会丑化自己的国家。 虽然不想夸日本,但人家的设计师在这方面的确是够努力,也团结,更重要的是,也很执着于宣扬东方文化。 他们比文化更源远流长的我们,更早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的独特性,和对话语权的重视。 所以,这几十年,日本时尚在体系内开始进军、开始挑战法国时尚。 高田贤三、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都是从日本打到法国时尚圈的领军人物。 而森英惠更是成为了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亚洲设计师。 在影响力方面,享有时尚界的“奥斯卡”盛誉的MET GALA 更是在2017年的时候,直接以川久保玲作为展览主题。 虽然日本的时尚打出了名堂,但是短板也开始显现。 可能也跟日本人爱极端的个性有关。 他们潮流大师的个人风格特别明显,而小设计师也是如此。 普遍风格是大胆、再大胆,前卫,再前卫的那种。 当然,侧面也印证了日本人的确在全球时尚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而反观我们中国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他们在西式审美中活下来的方式。 虽然这样说不好听,但毕竟时尚的话语权不在亚洲,同时我们的确还未有过自己的“华流”。 就连隔壁爱抢文化、乱申遗的韩国都有过韩流,所以我们的道路还是很长。 |
隔壁日本为何能从西式审美中活下来?
时尚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Shibuya 109举办“和风街头节”,吸引中国游客
Yohji Yamamoto推和风戒指与薄裙系列,吸引中国买家
Uniqlo推冬季长靴与和风衬衫系列,席卷中国市场
日本品牌Toga与《咒术回战》联名,推夏季发带与链条配饰
Issey Miyake发布“和风绳带”系列,亮相东京时尚周
日本ASICS推2025春季Athleisure系列,席卷中国街头
Comme des Garçons推AI设计系列,亮相东京时尚周
日本FaW Tokyo春季展聚焦可持续时尚,吸引中国买家
日本高岛屋百货制服焕新,融入现代职场美学
东京时装周聚焦可持续时尚,日本新锐设计师崭露头角
Yohji Yamamoto大阪限定系列发布,致敬日本街头文化
Comme des Garçons巴黎时装周发布新系列,融合日本传统工艺
日本优衣库在上海开设全球最大旗舰店,引领零售新模式
日本优衣库发布车展限定环保服饰系列,倡导可持续时尚
日本二手服装市场(如古着文化)为何如此繁荣?
动漫和流行文化如何影响日本的日常时尚?
日本设计师(如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如何改变了全球高端时尚?
在日本,季节性穿着(如夏季浴衣)对时尚有何影响?
日本时尚杂志如何塑造年轻人的穿搭趋势?
Lolita时尚的起源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分支?
为什么日本的极简主义设计在国际时尚界如此受欢迎?
日本有哪些标志性的时尚品牌,它们如何体现日本文化?
传统和服在现代日本时尚中扮演什么角色?
日本街头时尚(如原宿风格)是如何演变并影响全球潮流的?
从日本街拍追溯时尚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