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蜂窝煤提名经典设计奖被质疑抄日本? 专家:有继承也有创新

作者:许睿 文章来源:央广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9-25 12:04:1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周中国之声报道了“蜂窝煤”获得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的提名奖,组委会要寻找的设计者郭文德先生已经过世,他的儿子郭春伏表示会替父亲领奖。但是有史料记载,在郭文德生产蜂窝煤之前,日本已经有类似的产品。那么,中国人和日本人到底谁先用上这种圆筒状、有孔洞的煤球?蜂窝煤还算不算是郭先生的设计呢?


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 刘飞 白杰戈 乃日斯克 许睿)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本周中国之声报道了“蜂窝煤”获得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奖”的提名奖,组委会要寻找的设计者郭文德先生已经过世,他的儿子郭春伏表示会替父亲领奖。但是有史料记载,在郭文德生产蜂窝煤之前,日本已经有类似的产品。那么,中国人和日本人到底谁先用上这种圆筒状、有孔洞的煤球?蜂窝煤还算不算是郭先生的设计呢?


日本的多份史料显示,上个世纪20年代-40年代,日本已经有生产带孔洞的煤球的记录。日本炼炭工业会的资料说,明治维新(19世纪60-80年代)之前,一个叫榎本武扬的人从荷兰学到技术,开始制作带有孔洞的炼炭。


煉(炼)炭,这两个字在日文当中读作“rentan”,指圆筒状带孔洞的煤球。


有人因此认为,蜂窝煤不应该算作中国的发明。本台在这周一的报道中引述资料说,郭文德是根据外国人的经验,制作出在煤球上打孔的蜂窝煤。郭文德的儿子郭春伏也证实,父亲在1950年生产这种煤球之前,受到了日本邻居的启发,“据他(郭文德)说,当时在北京住的时候,他有一个邻居就是日本人,夜里用湿炭封煤炉,会戳一些眼,是为了第二天不灭,第二天的时候,上面那一堆煤还在燃烧,燃烧得比较充分一点,所以他当时看到这个情况以后,受了启发。”


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评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工业设计工程师宋慰祖表示,蜂窝煤被提名的是“经典设计奖”,“设计”和“发明”有区别,“发明是从无到有,应该说是完全的原创,但是创新实际上包括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设计恰恰是既包括了原始创新的设计,也会是在已有的产品基础上面进行改良,根据本国、本地的特点,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做再创新的设计。”


宋慰祖介绍,在提名蜂窝煤之前,他们已经了解到日本有类似的产品,但是中国的蜂窝煤跟日本的炼炭有不同。当初日本最早发明蜂窝煤的时候,采用的是像蜜糖等粘合剂,造型也是根据日本炉具的特点,开始形成了一些蝶形的、方形的造型,但是我们中国的蜂窝煤是圆形的、19孔的形式,都是我们后来根据自己的实验和研发的成果进行设计,所以它们之间有继承,但是我们也有创新。其实每一个设计都是在前人的创新基础上,设计实际上就是集成知识,集成各种的时代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等等知识,去创造的一种满足需求的产品。


郭春伏介绍,父亲的产品最早称作“经济煤球”,体现它节约的特性,据说“蜂窝煤”这个名字是从北京地区叫起来,而苏州等南方地区,就叫做“藕煤”,因为孔洞的形状像莲藕。郭文德还设计了跟蜂窝煤配套的煤炉,制作蜂窝煤的粘合剂也从生石灰逐步改进成生土。


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最新公布的“经典设计奖”提名名单,包括蜂窝煤、北斗导航系统、华为手机、上海虹桥交通枢纽、南京长江大桥和手扶拖拉机。设计周评委、工业设计工程师宋慰祖举例说,手扶拖拉机的设计也跟蜂窝煤有类似的特点,19世纪的时候美国、德国就发明了手扶拖拉机。包括后来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应用。各个国家又都根据自己本国的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了重新的设计。这个设计不是简单地从别人那里照抄照搬。在机器的使用条件和环境上,比如我们的轮胎、性能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创新的设计。它的设计实际上是中国人对原来传统使用机械的一种转变。我们从畜力到向机械化转型当中,应该说手扶拖拉机发挥了大作用。


1957年,中国第一台小型手扶拖拉机在武汉柴油机厂试验成功,它的主任设计师黄敏回忆,他们最初参考的是一张手扶拖拉机的广告和一张从泰国寄来的图片,“泰国的一个人的弟弟马上寄了图片来,这个里面的内部情况比较清楚,但是数据当中就没有了,就用我所想的设计了。不一样(粤语,家人翻译,他说没有一样是同样的)只是有一张纸。它那个是小的,是三匹马力。我们是七匹马力。”


刘飞 白杰戈 乃日斯克 许睿


李语涵


央广网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